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家居生活 >> 节日素材 >> 素材正文

大年初一,农村磕头拜年,你还记得吗?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8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大年初一头一天,早起挨家去拜年。这种过年习俗,在农村普遍流行,对于从农村跻身城镇的人来说,看着总是那样的的亲切。

  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大多以家族为单位,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多则几十人,少则五六人,一块到村里或者家族里辈分大、威望高的人家里拜年。

往往一进大门就大声喊“二大爷在家吗?给您磕头了!”

  听到动静的老人则急忙走出房门迎接,嘴里往往说“别磕啦,别磕啦!越磕越老!”

  磕头的人一边跪下,一边说“一年一个头,必须得磕。

  年岁大的人则伸手相搀,“你看看,别弄脏了新衣裳。快到屋里抽颗烟!”

  磕头的人大多不顾年岁大的人的阻拦,硬是跪在地上,口里大声喊着“给二大爷磕头,这是给二大娘的!”

  磕头的人纷纷下跪磕头。

  干净一点的老人,会起早将院子打扫干净,铺上用蒲草做成的苫子,或者铺上用装化肥的塑料袋子缝制的包,人少就能在苫子或者包上磕头;人多,就有人要在地上磕头了。

  遇到有点邋遢的人家,没有铺苫子或包,而且院子地面上,还有随处可见的鸡粪,那磕头的可就心里难受了。

  当然,磕头的人一多,也就有滥竽充数的,在后面蹲着,假装磕头。


  年岁大的人一看这么多人拦也拦不住,就拿出烟递给站起身的拜年人。

  “快吸一棵!”

  “不啦,不啦,还着着哩!”

  “换换,换换!”

  “不换啦,还楞长哩!”

  看到有小孩跟着磕头,年岁大的人一般也端出装有糖果、瓜子的果盘,客气地说,“二柱家的三小又长这么高啦!吃块糖!”说话间,抓起糖果给孩子。

  “三小,您爷爷给你糖哩,吃啵?吃就拿着。”

  孩子往往接过糖或瓜子,露出笑脸。

  “屋里坐坐吧,沏着茶叶哩!”年岁大的人对大家说。

  “不啦,不啦,还有还几家没串哩。二大爷你待在家里吧,别送啦!”

  “好,好!你看又让你们跑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

  纷嚷中,人们走出院门,走向下一家。


  年岁大的人为什么拦着年轻人,不让他们给自己磕头呢?这也是有讲究的。

  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

  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当然,人们给自己的父母磕头,父母往往不阻拦,乐呵呵地接受了;孙子辈的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只要年龄不超过十五六岁,爷爷奶奶在乐呵呵地接受后,是要拿红包的。

  孩子们也乐于办这样的事情,往往磕头的时候,故意高喊“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呵呵呵 ,估计他们喊的潜台词是“爷爷给红包、奶奶给红包”吧。


  在初一磕头拜年的时候,往往是男的一群,女的一波,分开进行的,男女混合在一起串门磕头的情形,不多见。

  也有的儿媳妇给婆婆磕头,向那一跪,婆婆的心就乐了,头一磕,婆婆的脸上就笑开花了,什么婆媳矛盾、家长里短的,瞬间化为乌有。

  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这么多年来磕头习俗一直保留下来了的原因。平时邻里间难免有磕磕绊绊、小矛盾小误会,只要不是伤及感情的,往往都是大年初一的时候,相互一串门、磕个头,矛盾就化解了。


  现在城里人不时兴磕头了,见面问声好,一起吃个饭,也其乐融融。但总感觉少了农村老传统的隆重与庄重。

  城里人的团拜,在农村也会出现,比如上图中,人们给上了年纪的人磕头行礼,上了年纪的人感觉受之有愧,就会拱手还礼,大家谦让之中,年味倍增。

  磕头有很多讲究,比如,大年初一磕头,要先给供奉的逝去的先人磕头,给先人磕头就不用嘴里喊什么了,直接作揖下跪磕头。给先人磕头,一般人们也不很拦,往往嘴里说别磕啦别磕啦。

  给健在的人磕头,给谁磕就要嘴里喊着“给三叔磕头”“给三婶子磕头”。磕头的时候忌讳“捣蒜”,就是趴在地上跟鸡啄食一样,不起身反复磕。磕完一个头,直起身再磕,才不会被人们笑话。

  有的地方磕头是在清晨后进行的,有的地方是在天未亮就进行了。

  年三十大家往往要看《春节联欢会》,结束了也就12点多了,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真的有点不太情愿。

  但有老人在家的,老人会起得很早,一早就喊你“小五,天快亮了,磕头的快来了,快起吧!赶紧去磕磕头。”


  农村磕头拜年,有的年轻人当做一种开年游戏,嘻嘻哈哈中完成了;有的重礼节的中年人,真一跪到地,头磕在地上,以表对老人的新年祝福。

  倘若遇到年龄大眼神不好的,或者盲人,有的人磕头时会大声喊“给二奶奶磕头啦!”其实,人并没有磕头,大家嘻嘻哈哈地也就过去了。

  但遇到认真的人,考虑到受头的人眼神不好,只能是头碰地怦怦响,让人听到真的在磕头了。


  简单回顾一下初一磕头习俗,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原谅。博大家一乐,祝大家开心!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