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科学探索 >> 自然传奇 >> 素材正文

本鸟身上有太多难解之谜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7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古往今来,很多文章都在谈如何扬长避短,联合制胜。在这点上,例如黑喉响蜜鴷这种鸟做得比人类要好很多。


善于发现蜜源



它身长约20厘米,体重约50克。头较大,嘴部较为坚硬。成对排列的脚趾,有利于攀爬。尾部两侧有白色斑纹。


雄鸟上体暗灰褐色,下胸腹部白色,喉咙黑的。翅膀有白色条纹,肩膀上有一块黄色斑。鸟喙粉红色。雌鸟无黑喉咙,鸟喙是绿色。幼鸟喉咙则是白色,臀部黄色,上体和胸部橄榄褐色。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特别喜欢吃蜂蜜和蜂蜡,也善于发现蜜源,能知道方圆平方公里内的每一个蜂巢的位置。却没有能力捣毁蜂巢,因为它的嘴很短,爪不发达,不适于在蜂巢中采食。但这难不倒它。


与蜜獾协同


它扬长避短,找帮手,例如与蜜獾合作。蜜獾力气大,有捣毁蜂巢的利爪,以及一身不怕蜂蜇的厚毛。


当一只响蜜鴷发现一个蜂巢时,它边在林间穿飞边发出刺耳的尖叫。一旦响蜜鴷发现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头,蜜獾开始追赶响蜜鴷。这样,响蜜鴷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栖在树枝上静观蜜獾捣毁蜂巢。


当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够了蜂卵扬长而去。这时,蜂群因家园被毁而四下逃逸,响蜜鴷就飞下树枝来,不慌不忙地享用蜂蜜。


与人类合作


在非洲,当地土著很早就发现响蜜鴷给蜜獾带路这一秘密,也利用它寻找蜂蜜的。因此,它被称作指路鸟。在英文中被称作honeyguide ,意思是向蜜鸟。


尽管野蜂的蜂巢大多建在高大的树上,很难被人发现,但土著每次出猎都必有所获。


土著采蜜时,总是先走进林中侧耳倾听。当见到一只黑喉响蜜鴷高声鸣叫着飞出密林,在猎人头上盘旋。不久就“叽、叽”地叫着向密林深处飞去。这时,土著快步跟上,响蜜鴷似乎是专门为土著作向导的,它不时停下来,鸣叫着引导土著跟上自己。


有时,它会飞到迟疑不前的土著的头顶上转圈,仿佛催促土著赶快上路。这样,带土著行走几公里后就停止鸣叫,开始在林间无声地飞着小圈。响蜜鴷飞了几圈后落在一棵树上。这时,如果土著没有反应,响蜜鴷就会再飞起来。飞几圈后,会落在原来那棵树上。


最终,土著明白小鸟的意思,开始在树上搜索。很快发现一个野蜂蜂巢。蜂蜜就这样被找到了。一个蜂巢中大约有7 公斤蜂蜜,够土著享用三四天,每当猎蜜结束,土著是不会忘记向导的,会把找到的蜂蜜留一些给响蜜鴷以示感谢。



在他们的原始文化中,响蜜鴷是他们崇拜的神,对响蜜鴷实行严格的保护。如果有人胆敢杀死一只响蜜鴷,他轻则会被割去双耳,重则会被处死。有的部落甚至还按响蜜鴷的行为来卜吉凶。在响蜜鴷受到天敌攻击时,土著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助响蜜鴷一臂之力。


土著们认为,如果在响蜜鴷需要帮助时他们袖手旁观,他们会受到神的惩罚。


响蜜鴷的另一惊人之处是它们能够享用蜂蜡,这在自然中是非常少见的。蜂蜡很难被消化,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什么动物可以以它为食。早在16世纪,一位在莫桑比克的传教士发现,这种小鸟经常飞进他的教堂,啄食蜡台上的蜡烛。它是如何消化那些很难消化的蜂蜡的呢?鸟类学家们至今仍然没找到答案。


有趣的是,小响蜜鴷同它父母一样,具有给蜜獾作向导的本领,但它们并未经过父辈的训练。这种世代相传的本能是怎样获得的呢?至今还是个谜。


黑喉响蜜鴷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数量日益减少。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