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科学探索 >> 自然传奇 >> 素材正文

观鸟时,鸟为何总比我们早发现对方?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0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观鸟时,鸟为何总比我们早发现对方?


除了我们自身体积大容易被发现,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因为和大部分鸟相比,人的视力实在弱爆了。


鸟的视力到底怎样呢?


在夜里,人眼视力不如夜行性鸟


鸟眼睛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两种,前者在夜间使眼睛具有一定微光夜视功能,后者使鸟类能在白天活动。因此,夜间活动的鸟类的视杆细胞发达,而白天活动的鸟类视锥细胞发达


夜行性鸟类,具有能适应弱光的视力系统,具有极大的角膜、瞳孔和晶体,使其眼睛变长成圆筒形,这种结构能使其聚集最大量的光。


人类视杆细胞不发达,因此在夜间视力不及夜行性鸟类。


视野比人要大


鸟类的视网膜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包括某些光感受器密集区域,这些区域相当于中央凹,是视力最佳的部分。鸟类的凹陷比人类深得多,可起放大作用。


眼睛前置的哺乳动物,如灵长类,其视网膜中有一个中央凹。


绝大多数鸟的双眼都分别长在头部的两侧,至少有两个凹陷区,使它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当鸟类向正前方探望时,两眼的视野又会重叠起来,合成一个双视的影像。鸟眼的这一特长,使它们能毫不费力地看到身体后面、两侧及头顶上的物体。


猛禽的视野一般都很大,例如鹰眼有两个中央凹,正中央凹和侧中央凹,这使鹰眼的视野近似球形。


眼睛虽小分量却重


鸟眼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鸟眼看上去小如豆粒,但实际上它们的眼球是很大的,两只眼球的重量加起来,往往比脑子还重。例如鸵鸟每只眼球的直径有50毫米,比人两只眼睛加起来还大。


鸟的眼睛非常灵活,它们同时具有望远镜和放大镜的功能,既能望远,又能放大。这是因为连接眼球的肌肉,能很快地将眼球的晶状体拉成扁平状或挤成圆形,就像望远镜和放大镜调节焦距一样,使物体的形象变得十分清晰。实验发现,把微小的虫卵先后放在离鸟2米和2.5厘米远的地方,鸟都能准确无误地啄食。


不同鸟类视力有差别


决定鸟类视力的好坏因素有两个,即鸟类眼睛和晶体的形状,以及视网膜上细胞的密度。不同的鸟视力不同,这与鸟儿的个头大小、活动范围、食性等有关。


在白天活动鸟类,例如鸽子、麻雀和其他在地面觅食的鸟类,其眼睛均略扁平,主视轴变短,这等于在照相机上放一个广角镜,可使视野广阔,但在焦面的成像也相对变小。这类鸟能很快扫视一个大的范围,视野很广,但细节相对看不清楚。


而白天活动的猛禽,如鹰类,以及食虫鸟类,如燕子等,均需要敏锐的视力才能猎到食物。


这类鸟均有一对长与宽大致相等的球形眼睛,其视轴因而较长,能使视网膜上物像放大。


在鸟类中,鹰的视力是最好的。一般来说,瞳孔越大分辨率越高,因此它们能够在髙处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猎物的活动。一只雄鹰能观察到人眼观察距离30倍远的猎物。即使在2000米的高空飞翔,它们也能准确发现和辨认地面上的兔子、老鼠以及水里的鱼。


猛禽的视力至少比人类好8-10 倍,在好的照明度下,如果有鲜明的背景反衬,金雕可以在3.22公里以外看见身长仅45.72厘米的野兔,而游隼可以在8.05公里以外发现一只鸽子。


这样好的视力,是因为猛禽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特别多的缘故。例如隼的视网膜中央凹陷处,视觉细胞多达 150万个;而人眼同样部位的视觉细胞却只有 20万个。


白眼莺雀的眼睛


但某些鸟类,如食谷鸟类,其视力还不如人类。



多数猛禽类的视网膜只有上部(接受来自视野下半部光)才能产生高清晰度的物像。在平常飞行时,猛禽是向下搜寻猎物。如果一只鹰在低的树干上栖息,另一只鹰飞过他的头顶,它必须将头向上旋转90多度,将其视野颠倒过来才可以看清。


水中看清目标

 
 

鸟眼最有趣的技能就是在水下也能看清目标。


当光线进入我们眼睛,主要通过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其聚焦也受角膜折射率改变的影响。由于水的折射率与人的房水折射率大体相同。当我们在水下睁开眼睛的时候,并不存在角膜的初步聚焦,结果导致视网膜上物像不清。为了能看清水下目标,必须在潜水面罩中聚集空气,以建立人眼、空气和水的界面。


但是潜水鸟类,例如雁鸭类和企鹅等,当它们潜水时,这些鸟类能快速改变晶体形状,从而补偿角膜曲率的功能丧失。晶体的形状改变是由晶体周围的强有力的睫状肌作用而产生的。当睫状肌收缩时,晶体前表面突向瞳孔,显著增加了晶体的曲率,也就是屈光力。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