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科学探索 >> 自然传奇 >> 素材正文

认识一下补血气的黄芪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20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如果去山西、内蒙古旅游,你会发现当地有上图所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左右。它就是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其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顶端具刺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黄芪入药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在《神农本草经》中,古人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中医认为,黄芪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


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但人参没有升阳、固表、内托、利水的功效。有人曾做过统计,共有25味最常用的中药,黄芪排在第11位,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等,可谓一药多能。


我国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生前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1920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转,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病。从那时起,胡适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保护肝肾、抗衰老、调节血糖、利尿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是当前中医临床处方和中成药中用量最大的中药之一,素有“十药八芪”之称。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经常服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抗癌、抗病毒、调节血糖、利尿、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较好疗效。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膳食添加。


最近两年,雾霾肆虐华夏大地。华北、华东等地出现大面积的雾霾。以北京为例,雾霾更是日趋严重。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若气血旺盛、脏腑安和、经脉通畅,就能抵制外来致病因素的干扰。


从药膳保健的角度,抵御PM2.5的危害应从肺、脾、肝、肾等考虑,这些脏腑功能的体现和现代医学“免疫系统”等是相符合的,因此在日常生活用膳中有意选择相关的食品,会对预防PM2.5的危害大有好处。黄芪中富含硒,有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污染、抗辐射。


中医认为,中药材的疗效与产地有关,“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最早,黄芪产地在四川、甘肃,后经宁夏、陕西,向山西、内蒙古迁移。清代,黄芪产区已移至山西、内蒙。黄芪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强盐碱地不宜种植。


根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俗称“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长缓慢带畸形;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支多,呈“鸡爪形”,质量差。


有种说法,山西黄芪中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尤其山西恒山附近的黄芪。在海拔1500――2000米的半阳坡、阳坡地带,那里深层松土、有机质丰富。通风透光好,无污染源。一般生产六七年才能采刨、加工、运用。


人们常认为“黄芪是补药,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只要是药就有禁忌,黄芪也不例外。清朝大文人袁枚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芪治疗,致使袁枚险些丧命。故严禁在腹泻时、感冒时服用


是药三分毒,我们小心黄芪的副作用。黄芪有止汗的功效,无汗者不宜服用黄芪,对于热毒炽盛者来说也不易服用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比党参大。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


服用黄芪,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状态,合理选用搭配不同的配方;二要持之以恒;三要适量,不可过度偏食,要均衡搭配,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正品黄芪断面显粉性,气微,味微甜,嚼之具特殊的“豆腥”味。


秋冬进补时,选材很重要。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