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科学探索 >> 自然传奇 >> 素材正文

草原上的瓶子从何而来——三江源可再生垃圾回收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4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从结古到囊谦的路上所见塑料瓶


  青海玉树州州府结古镇到囊谦县的公路上出现一个小水库,湖面上飘着成堆的垃圾,以致于坝前位置已经基本看不到水,走近一看才看清全是塑料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肯定是上游投到水中,慢慢汇集到这里!


  这是商道纵横顾问王轩等人今年六七月到三江源地区调研垃圾回收问题时看到的一幕。此次调研还发现,95%的受访者能说出至少一个乱扔饮料瓶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大部分牧民也表示愿意无偿将饮料瓶送到村乡一级的回收点。而另一个发现是,受访地区垃圾处理多数是焚烧和填埋,不超过50%的受访户曾经尝试寻求回收。


  对此,在21日“澜沧江论坛”的“青海杂多县高原垃圾问题求策会”上,王轩对特地前来听取良策的杂多县县长才旦周等官员和专家,介绍了这项以“重建玉树州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为目的的调研,其目标主要聚焦于塑料瓶、玻璃、金属、铝罐等可回收废品。


调研范围



  草原上与河中一个个瓶子从何而来?根据对几家最主要的饮料经销商的访谈,保守估计玉树地区每月产生的塑料瓶至少在37吨以上,铝罐至少在22吨以上。而目前结古镇只有一家塑料回收商,塑料瓶回收率不足1/3,铝罐回收率不足5%,回收量小。回收商也担忧成本和文化问题,没有将回收网络撒到更广的地方。


  根据观察,当地人对饮料瓶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度很高,至少95%以上的受访者至少能说出一种塑料瓶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如果没有盖上瓶盖,小虫子进去后会死掉,杀生和当地文化有冲突,所以很多时候当地人喜欢喝完后盖上瓶盖扔到水里面——“他们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处理方法,但这不是一个最终正确的决定,因为到了下游还是污染。”王轩说。


  其实,当地也有一定的回收体系:在一处草原,针对游客留下的垃圾,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每隔几百米设计一个垃圾回收站,垃圾桶旁立起牌子,上面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设施和教育到位情况下,民众可以自发做到乡村一级垃圾分类。”


一个瓶子的流向


  根据这些调研结果,王轩认为应该让市场、政府和社区三者力量结合,搭建起可再生回收的体系。他建议的角色分工是,由政府负责整体把控、垃圾分类回收转运、招商引资、广电卫生部门宣传等;当地垃圾回收加工企业对接转运过来的垃圾;由企业赞助建设基层垃圾分类回收点、购置回收车。另外,由NGO等负责社区教育,当地民众投工投劳,当地或外地专业机构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和在地化利用等知识。


哈秀乡的垃圾分类回收房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