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家居生活 >> 育儿知识 >> 素材正文

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样?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13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老师反映宝宝在幼儿园很乖,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能主动帮老师做事。可是在家里就撒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幼儿园安安稳稳地睡午觉,但是在家里无论家长怎么说,她也不睡午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家里,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享受到特殊的照顾和关爱。但是在幼儿园,他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员。这两种不同的环境导致孩子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表现。


  首先父母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家里应该对孩子严慈并济,将孩子作为家里普通的一员,而不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到来是要融入我们已有的家庭,而不是去改变家庭的格局。如果父母把整个世界带到孩子面前,而不是把孩子带入他们的世界,这样让孩子的权利不断被提高,他错误的行为也会被强化的,在家里表现得比较骄纵和自我。


  此外,要多跟幼儿园老师沟通,形成家园合力。因为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何对待孩子在幼儿园的讨好行为?
  

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讨好”行为,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


  不过,幼儿行为过早“社会化”,大背景是社会环境,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金钱至上”的色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交往的过早“社会化”,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


  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不对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将不利于其成长。

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
  

家长首先要以身做则,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


  其次,要注重家庭共育的作用,如发现幼儿“功利”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要注重幼儿园正规教育。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