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家居生活 >> 育儿知识 >> 素材正文

拿什么让孩子幸福?妈妈要学的幸福招数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3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1.让学习成为幸福感的重要部分

主角:陈洁(大学教师)和11岁的儿子秒针

有个妈妈对我说,她早就不指望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了,这让我觉得很可惜。我一直认为学习、长进、知道人类曾经的智慧、知道世界的秘密,这些经历都是很美妙的事情,关键是不要让学习变得很苦。


举个例子,一开始秒针不是很喜欢英语。我故意在他身旁拿英文图画书看,一边看一边惊叹。他好奇地凑过来,我就假装“鄙视”他,告诉他“有本事自己看”。我又在家看英文动画片,他跟着画面猜情节,我忍着不告诉他,还添油加醋地描绘“国外好看的书和电视多了……”后来,他学英语就来劲儿了,即使有时候学得烦了,想想“外国的好故事”,也能想通。


我要是逼他背单词,会减损他的幸福吗?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孩子自己是有向学心和上进心的,关键是要调动起来,让学习成为孩子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很多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学习和玩耍是对立的,好成绩和快乐是水火不相容的。这位妈妈却让我们看到了,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胃口”不被败坏,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被误导,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是激励引导的而不是命令管制的,孩子将会慢慢学会安排,把学习和游戏协调好。


让孩子知道作业是个“好玩”的东西,而不是一种惩罚; 让他明白分数和成绩是两回事;和孩子一起为发现问题并最后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总之,学习本身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成人和孩子都如此。

点评人:尹建莉(儿童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2. 增加“沉浸体验”

主角:俊杰妈妈,儿子3岁

我经常会问自己,小时候最幸福开心的事是什么呢?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停电的夏夜,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家人坐在凉席上纳凉。妈妈开心地唱起了年轻时最爱的歌曲“泉水叮咚”,我们几个孩子和着妈妈的旋律吹口琴,爸爸也拿出了家里的笛子应和起来。其实后来我也知道,我们的音调并不优美,可这种感觉确实美妙极了,每每想起来,都能让我从心里笑出来。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经常会用这个画面提醒自己,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这样才能听到孩子从内心发出的笑声。


点评:所谓的沉浸体验是指某件事让你能够沉浸于其中,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是幸福感的指标之一。孩子在注视着你,学习着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拿出时间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沉浸体验,那么他也会学着为自己做同样的事情。同样,如果你拿出时间滋养自己的心灵,找到快乐和个人喜好,孩子也会学习做同样的事情。

点评人:庄明科(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Tip 幸福路上的“意外事件”

1.“花了半月工资给孩子买了4 件高档玩具,结果最受欢迎的反而是外包装箱里的白色泡沫。他把白色泡沫掰成小块做成各种造型,甚至拖着它们去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 “我问女儿,你幸福吗?她大声说,幸福。我又问,为什么啊?她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因为我有弟弟,瑶瑶和王婷(女儿幼儿园里最要好的2 个小朋友)都没有弟弟!”


3. “本以为上了小学,约束多了女儿的快乐指数会降低,结果恰恰相反,她反而每天都开开心心去,高高兴兴回。问她小学哪里好,她马上说,上学了就没有老师逼我吃饭了,多幸福啊!”


4. “我以为带孩子去国外旅游能带给他快乐,结果让我意外的是,孩子最喜欢的反而是待在旅馆里和爸爸玩游戏……


5.“为了让女儿能在妈妈的陪伴下快乐地游戏,我带她参加了亲子班。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小妞儿上亲子班的动力其实主要来自于楼下的滑梯玩具和大蘑菇亭子。”


3.幸福也来自“匮乏”

主角:展展妈妈和1岁7个月的儿子

现在的孩子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还有专门的早教班教他们游戏,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要比我们那一代幸福多了。但我却觉得,很多孩子的童年太过“轻而易举”了。在我小时候,做很多事情才能吃到一颗糖,这一颗糖就能让我幸福好久。但是现在的孩子被各种零食、玩具包围着,这种满足感已经大大下降了。


现在,我们一家人经常是“不是在公园里,就是在去公园的路上”。去公园时我从来不带玩具,但孩子依然玩得很开心:在池边玩水就能玩半天,突然发现能用石头、小棍搭个小桥,还会捡捡树叶、拔拔叶根……虽然“缺少”了玩具,但却多了让孩子主动寻找快乐的机会。


点评:幸福的路上,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才是真正完整的平衡。给孩子准备玩具、教给他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获得快乐是必要的,但人为的“设计”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位妈妈看到了这一点,给孩子留出了自己寻找快乐、创造快乐的空间,而不会帮他把所有的生活都设计好、填充好。


此外,让孩子有过“匮乏”或“欠缺”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无需努力即得到满足,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感觉,反而容易丧失想象力,缺乏生活的动力和激情,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