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家居生活 >> 汽车知识 >> 素材正文

堵车的原因竟在这!一招教你科学地避开堵车

作者:less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18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北京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停车场,为什么?堵车之罪孽也!其实,岂止北京堵车?谁敢拍着胸脯说,在中国,市级以上,哪个城市不堵车?有吗?


关于堵车问题,大家骂过交管部门、骂过城市规划、骂过二货红绿灯……骂的都对,但是,对我们"想畅快地行驶在回家/旅游/约会……的路上"这个目标,似乎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地帮助。


今天,就让思姐来帮你,一招避开堵车,听上去是不是就已经很兴奋了?


那就请接着往下看吧:

--------------------------

公路上两车道并为一车道的地方最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如果车辆之间没有较大的间距,就无法并道。因此,在行驶时与前面的车辆保持较大距离的司机,能够很好地缓解这种状况。

左图展示的是通常的驾驶情况,车与车之间都挨得紧紧的,在并道时除了最开头的那辆车,其他的车都没法儿动。注意到它们开得有多慢没?

右图显示的则是很少见的驾驶习惯,这些司机喜欢让别人在自己前面并道,并且常常与前面的车保持很大一段距离,遇到拥堵时也一样,这使得并道很容易。看看他们的行驶速度有多快。

要缓解并道时发生的拥堵,可以:

  • 驾驶时与前车保持较大的距离;

  • 让一辆、两辆甚至三辆车在你前面并道;

    • 如果完全堵住了,在你前面留出两个车长的距离;

    • 不要缩短你与前车间的距离来“惩罚”在你前面插队并道的司机。


此外,令人吃惊的是,没有必要人人都这样。在高峰时期,只要有几个司机一直与前车保持较大距离,车流就可以合并,不会出现左图的情况。

是,没错,只是在你的车前空出一大段距离,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路上车多时,行驶速度必然会变慢。但是,采取这些特殊的驾驶方式,就可以大堵化小、小堵化了。由于许多交通拥堵都是在合并车道时出现的,单个司机的行为就能改善大家的拥堵状况。


心急开快车,反而放大拥堵波


好多年以前,我会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开车走西雅图的 I-520州际高速公路,一路上总是走了停、停了走。于是我决定做个试验。一天,在我开始撞上那种常见的“拥堵波”时,我便决定放慢驾驶速度。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拼命往前冲、最后被堵上,我决定尽量保持一个平均时速。这样,渐渐地我就在自己面前空出了一大段距离。我还算好了时间,在要撞上下一波红绿灯前的“拥堵波”时,绿灯就已经亮了,这样我就不必踩刹车。前面空着一大截开车的感觉是很奇怪,但我知道,我开的速度并不比其他人慢。有时候我时间掐得恰到好处,就一直都不用踩刹车,但有些时候我也会开得太快或太慢,这时遇上红绿灯就只好停下来。那天晚上有很多这样的“波”,一路上我有许多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术。

就这么开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要进城时,我无意中看了一眼后视镜,里面映出了很有意思的景象。


当时正值黄昏,大家都把车灯打着,我开车沿着一条长长的山路下到桥上来。因此,向后望去,我可以看见后面几英里的路况。我可以看见对面的那条车道上大约有5个拥堵波,而我后面的车辆呢,延绵数英里,全部是均匀的分布。我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由于我的匀速行驶,我的车把交通堵塞“吃掉”了。我前面的车都陷在走一阵停一阵的周期里,而我后面的每辆车都被迫稳在一个35英里每小时(大约56公里/时)的速度上行驶。我这小小一辆车缓解了数英里的“走一下停一下”。只一个“润滑原子”,就对汇聚众多车辆粒子的“交通管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用来回换挡、紧赶慢赶地开车是件好事,但我一直以为这样做是出于精神(即要心平气和、谦逊礼让)而非实际的考虑,但我上面的经验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只一个与人无争、乐于让人在自己前面并道的司机,就确实可以抵消堵塞、舒解交通。而我估计反过来也一样:常规的驾驶会制造拥堵。


假设我们都争着往前开、一有空隙就变道抢位置,与前面的车之间不留一点距离,生怕有人“插我们的队”。稍有堵车迹象,就拼命加速而后刹车,给后面制造出一个巨大的拥堵波。反复加速停止,拥堵的波会越变越强。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心急开快车的人可能会不知不觉“放大”他们最讨厌的拥堵波。


单个司机疏通整个拥堵


我很快就意识到,可以用同样方式来抵消小规模的堵车。大堵车只不过是一系列均匀分布的小拥堵。每当一段间距从后面过来时,一个小的拥堵就湮灭了。这样,拥堵队列的后面没有新的汽车加入,而前端的车辆又不断在离开,这些小的拥堵就会逐渐消失不见。如果拥堵足够小,而这段空间足够大,那么只要一辆车就可能消减掉整个大堵车。


我又想起来很多年前,又是一个由爱看热闹的家伙引起了车流短暂拥堵,当我的车好不容易不堵了的时候,我总是猛踩油门、使劲儿加速。我想,要是每个人都这样,就都不用减速了。但这样做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我前面的车不会加速。我不能强迫我前面的车主猛踩油门,所以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能看着拥堵慢慢地“蒸发”。啊哈!我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控制我后面的车,但在我前面的就鞭长莫及了。因此,除非每辆车都一起加速,否则在堵车中开再快也没有用,而且越是这样车越堵。但如果一辆车在从后面接近拥堵时减速,就能改变所有在他后面的车的行为,从而减少附近区域本来会形成的一大片拥堵。要是这个司机计算好,在接近拥堵车流之前就与前车间留出了相当大一截距离,就可以把拥堵波“吃掉”,而拥堵也会减少。



我晚上下班的时候一般走I-5号公路,从埃弗里特(Everett,位于西雅图以北40公里处,是波音公司的生产基地之一)往南,在出高速到林伍德(Lynnwood)匝道那段的右边那条车道上,总是有一长串汽车,车头连车尾的用2英里左右的时速在爬行。因此,我那天特意走了会堵车的右车道,并故意在前面留出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当我遇到堵车的时候,我前面的空路大约有1000英尺(大约300米)那么长。当然,我这么做后面的车就没有办法前去增加拥堵,而本来堵在那里的车流又在前端不断消减,等我到达的时候,堵车是它平时的一半大小。真是令人震惊,我一个司机就把拥堵波抵消掉了那么大一块。


但肯定的,我的行为不仅仅是减小了拥堵。为了制造与前车之间的距离,我的平均时速大约比交通高峰时低了大约10英里/时(约合16公里/时)。我以这样的速度开了几分钟,这使得我后面的车都略微放慢了了速度。上面说了,我遇到拥堵时,其规模已经比往常小了一半。但是,拥堵波并没有消除,而是变成了一个从我开始向后蔓延的减速波。往常,汽车一般是以5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驾驶,然后遇上拥堵停下来,等几分钟后再开,现在,大家都以4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往前开,然后遇上一个小得多的拥堵。如果我当时再把速度调整一些,就可以疏通整个拥堵,我后面的车可以都不用停了。


经验总结


我从上述情况中总结出了一条基本的原则(现在看答案其实太简单了!):反拥堵脉冲能够抵消拥堵波。车与车之间的空隙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通过放缓车速,与前面的车间逐渐拉开距离,我相当于在我的前方制造了一个“反拥堵脉冲”。当我的反拥堵脉冲最终与“拥堵波”相遇时,就像正电子撞上电子,两相湮灭。这是非线性物理学里的孤子:两个孤波消减了彼此,留下模糊的均衡。


我接着想:要是我找几个朋友来和我一起做试验,我们可以在彼此之间隔上好几英里,我们每辆车前面都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拥堵脉冲,而受这种连续反向脉冲的影响,大规模的堵车我们都可以疏通。在车流量比较小的时候,我们之间保持不了一段大的距离,因为要从后面超过我们很容易;但要是很多个这样开车开得慢的司机,每个人前面都有一段距离,就相对于有很多个反拥堵脉冲,这些反拥堵的力量加起来,再大规模的堵车也能瓦解。


我学到的另一个教训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先很多很多步就计划好。我发现,当我的车被堵住时,我没办法在开出拥堵以后对车流产生影响。我希望被堵着的车能尽快减少。但这样做从来没有见效过,因为我没有办法绕过我前面慢慢开车的那个家伙。但是,如果我提前计划好,带着一段空间遭遇堵车,我就能利用这个空间来对堵塞做点什么。而一旦我跟其他人一样都被堵住了,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为了能影响拥堵,我必须在遇上堵车前就有所行动,而不是被困在里面之后才开始。


西雅图在高峰时段会交通中会有许许多多个分散的拥堵,有了足够多的人(或许还有手机和GPS装置),我们可以主动疏通西雅图主干道上的拥堵!现在这还都是幻想,而且一伙人“合谋”干扰交通很可能是违法的。尽管单个司机能疏通很大一截拥堵,但有些事情是几个人联合起来怎么样也没有办法完成的。例如,我放慢行驶速度,但前面也不会出现空档,因为很快就会有其他司机从我后面擦身而过。在我的实验中,我之所以可以创造出“反拥堵”空间,只有当交通非常非常拥挤,而且只有极少数司机敢于离开他们的队列,插到我前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