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教育知识 >> 初中知识 >> 素材正文

中学生诗作的几种常见病!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6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中学生诗作的几种常见病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具感悟力和创造力的阶段,因而也是学习写诗的黄金时段,怎样才能在这诗般的年华写出好诗来呢?下面根据我本人写诗、读诗的体验来谈谈初学写诗者最易犯的几个毛病。

贫血症。初学写诗的人最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就是一般化,缺少色彩,不能感人。稿纸铺开,一行一行地写下去,咋看像一首诗,读起来也通顺,但就是味道不足,显得苍白无力。比如一个同学写了一首《母亲》的诗:

啊,母亲,世界上最美丽的是你

最善良的是你

最慈祥的也是你

……你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你抚养我们成长

我是多么思念你啊!母亲

这首诗严格来说不是诗,它之所以显得苍白,了无诗意,症结有二:一是感情投入不足。诗人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绝不能是对生活冷漠的人。托尔斯泰说得好:诗人是怀着痛苦身不由己地燃烧自己并燃烧别人的。这首诗,虽然似乎充满激情,但都是一些空洞的口号,是硬挤出来的“激情”,显得干巴巴地,读起来像啃没有甜味没有水分的木头一样。二是缺少生动鲜活的形象,有意无境。上面这首诗有没有意义?有!它是在歌唱母亲。但是有没有情境?没有!“美丽”、“善良”、“慈祥”、“思念”等等,全是空洞的、抽象的,没有一个鲜活的形象,难以让读者在心中形成共鸣,也就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同样是写母亲的一首诗:

山沟沟深处的那一窗灯光

像此时天空的满月 痴痴地

眺望着远方的我

母亲的那盏小小油灯

照亮了我所有的旅途

这首诗没用一个感叹词,没用一个“思念”这样的词语,但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和关爱尽在其中,读起来让人怦然心动。同时,作者也用了“灯光”、“满月”、“油灯”等具体的形象,使人很容易在心中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感受诗中的意境。

浮肿症。诗贵精,诗是最讲究结构紧凑、语言凝练的文学体裁。长篇小说多一两个不大必要的情节还无关紧要,正如目前流行的一些“肥皂剧”,一丁点儿小事就可以拍成几集电视剧,吹得泡沫满天。散文也是如此,一点感受一点事儿都可以写成很长的篇幅。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写诗,那将是致命的。旧体诗要求“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语”,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多一字少一字都会使全诗受到破坏。新诗虽然没有这么严格,但是精炼、集中依然是其主要的特点。如果把写散文看做是写信拉家常的话,诗则是发电报;如果小说是经过发酵的面包,诗则是压缩饼干。

初学写诗的人生怕自己的诗别人看不懂或者不够全面,往往写得啰嗦拖沓,面面俱到,结果患了“浮肿症”。要知道,留大量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玩味去体会,正是诗的美学价值所在!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全诗两段仅四句,却把一位女性的美写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建议初学写诗的人,每写完一首诗,不要一味地孤芳自赏,觉得这一句好,那一句也不错,一句也舍不得删去,岂不知因为多画了几只脚,把蛇画成了壁虎,显得不伦不类。不要担心读者看不懂,不要把读者当傻瓜,可有可无的话坚决去掉,留下一点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聪明的画家,往往只要寥寥数笔,画一片帆儿,画几只海鸥,再勾一两线波浪和礁石,便使人感受到了海的壮观和美丽;不会画画的人,则恨不得把每一朵浪花都画在纸上,结果反而显得呆板和零乱。

消化不良症。学诗伊始,要多读人家的成功之作,对名作要多背多记,练习写作时也可以适当模仿,这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提倡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即指此意。但我们不能老是模仿人家,走人家的老路,炒人家的现饭,要知道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新”是对一首诗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同学读人家的诗,这一句好,赶紧照搬下来或者稍微改动一下用到自己的诗中,那一句也不错,又改动一下用到自己诗中,这便犯了“消化不良症”。猪肉是个好东西,但我们吃下去,必须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身上的肉,你把它们一块一块直接贴到自己脸上身上行不行?当然不行。

有的诗虽然不是原本照抄,但换盘不换药、换瓶不换酒,缺乏创造性,缺乏新的艺术追求,因而也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如下面两首写礁石的诗:

其一:

你居心险恶地藏在水下

却故作多情地捧出浪花

多少生命因你而葬身鱼腹

我恨不得给你戴上一副大枷锁

其二:

你潜伏着,默默地等待航船

狞笑着把灾难制造

我多想用万吨炸药

为那些沉没的轮船伸冤

以上两首诗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构思是雷同的,读起来乏味。

直露症。我们上面已经讲了诗贵新、诗贵精。还有一贵,那就是贵含蓄。

什么是含蓄呢?清人沈祥龙说: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袁枚说: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总而言之,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如前面提到的《断章》便是含蓄美的典型例子,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描绘美人的美,但读者只消层层思索,美人便会跃然纸上,立于心中了。再如《陌上桑》中写少女秦罗敷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诗中并没有直接写罗敷的美,而是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看见罗敷时的表现来间接反映其美,这就是含蓄。

再看下面这首叫《痛苦》的诗:

伤心事太多

泪水早已尽 血在心中流

面对失败和痛苦

不知道如何是好

面对父母 老师 同学

已经无地自容

作者把要表达的意思赤裸裸地罗列在字里行间,既不暗示什么,也不隐含什么,是直露症的典型病例。

癔症。癔症也就是狂言乱语症。诗贵含蓄和精炼,不能像小说那样一看就懂,一览无余,必须让人有艺术想象的余地,甚至可以说一部分人看不懂某首诗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故作高深,写得稀奇古怪,存心让人看不懂,好像一个神经错乱的人似的喜怒无常。

如这首叫《无题》的诗:

我的吉他 梦

影子 我轻抚你的秀发

饮下一杯生命的酒浆

一支烛光

一片霜叶

真是胡言乱语,令人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作为中学生,我觉得不要过于追求老辣,过于追求深刻,因为你们的思想深度、人生体验还没到那个程度,大家不妨写得自然些、清新些,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