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君子之识 -- 智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孔子说:“多见而识之,知(智)之次也。”“知(智)者不惑。”他把见多识广,具有观察、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远见卓识的人,称为智者。 人的智力有高下。孔子据此把人划分为四类:一是“生而知之”的人,二是“学而知之”的人,三是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四是有了困难也不去学习的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相信有天生聪明、不学就什么也知道的人。其实,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孔子也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是获得智慧的源泉。他告诫人们:“好知(智)不好学,其弊也荡。”一个人,如果希望自己有智慧,却不爱学习,就会成为耍小聪明,放荡而无根基的人。他教给人们的求知之方,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有所知,也有所不知。而什么是自己的“所知”,什么是自己的“不知”,却很难明辨。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一个人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承认和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正是人们对未知世界孜孜以求之,从而把不知转化为知的动力和源泉。怎样才能求得真知呢?这就要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向子贡传授自己的经验说,你以为我是靠多学而强记的吗?不是。我是抓住其中的要领,“一以贯之”地把知识贯穿起来。可见孔子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在厘清要点,把握真谛基础上贯通起来的思考。他研究商朝因袭夏朝礼制、周朝因袭商朝礼制的历史,看到了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变革的情况。据此推知,如有因袭周朝礼制的,以至于往后百世的历史,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规律,也是可以把握的。 孔子常常把“仁”与“智”相提并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就是说人的修养以处在仁的境界为美,如果不懂得仁是人的精神安顿之所,怎么算得上有智慧呢?“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就是说只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才能安于仁道,无论身处贫富之际,苦乐之间,都不可动摇;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仁道的好处,才会努力达到仁的标准并善于推行它。仁是体,是智慧的根本;智是用,是推行仁道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就是说喜爱仁德却不愿意学习,就容易被人愚弄,它从反面说明了学习知识,获得智慧对于推行仁道的重要性。 孔子对于什么是智慧,有两个重要的解答: 其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孔子认为,为政者要着力引导民众遵循道义、维护正义。怎样做呢?他们对鬼神要敬而远之,但要借助民众信仰鬼神的心理,重视丧祭之礼,通过这种“慎终追远”的仪式,教化民众的孝道和仁爱精神,使“民德归厚”。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为政者的智慧,是要善于因势利导。 其二,要“知人”。这是孔子回答樊迟问智的话。樊迟不明白“知人”的含义,孔子说:“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就是说,把正直能干的人重用起来,置于品行不端的人之上,可以使品行不端的人也变得好起来。子夏用舜重用皋陶,汤重用伊尹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为政者的智慧,在于知人善任,扶正祛邪。他认为,只有这样,民众才会信服,正气才会弘扬。
|
陈羽《夜泊荆溪》
真相没有温情:中国历史上十四次…
我想和你在这张床上过完此生
好朋友为什么会逐渐疏远
《襄王不许请隧》:王朝虽没落,…
沁园春·长沙
趣味文化历史,唐诗宋词中那些无…
你所谓的诗和远方,不过是虚荣感…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
最经典的九大智慧名言!
红楼十二金钗判词,你怜谁叹谁?
揭秘: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你可以追求梦想,但别牺牲父母来…
要保持能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唐代《大乐赋》:史上尺度最大的…
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却唯独只爱…
武威九大古遗迹,你知道多少?
能让女人变漂亮的细节
保持能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天下第三行书,书文并美,绝代千…
陶渊明《饮酒》
一战后,德国纳粹为何迅速崛起?…
合群还是独行特立,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我还不错,你要不要试着喜欢…
中国最美古文典故,你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