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到底穿成什么样?
提示:点击上方↑免费订阅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是穿衣服的。人为什么要穿衣服?有人说是为了护身、为了御寒,这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的;有人说是为了遮羞、为了礼貌,这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的;也有人说是为了好看、为了吸引异性,这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解释的。当猿刚刚进化为人的时候肯定没有穿衣服,我们的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不得而知。上古传说把衣服的发明归功于黄帝。《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早得多。我们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发现了骨针,从而可以知道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10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20~30根的细葛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40~50根的绢。那时的人们一定也穿衣服了,只不过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罢了。
图|商周:上衣下裳 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后世称为蔽膝。华夏族的习俗是束发的,发髻要用笄别住。商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骨质的发笄。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以带束腰。而胡人的服饰是短衣窄袖,左衽长裤,革带皮靴。赵武灵王把胡服引进中原,这对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族服装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新式服装叫做深衣。《礼记•深衣》孔颖达正义说:"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深衣。"战国秦汉之人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深衣,贵族以冕服为礼服、深衣为常服,平民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深衣连衽钩边,穿时要束腰带。贵族用丝织的绅带,故称绅士或缙绅。皮带已经流行,皮带的两端分别用带钩和环相连接,叫做钩络带或蹀躞带。皮带上可以悬挂或佩带刀剑、弓箭、印玺、荷包等各种物件。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充填新绵的叫襺,充填旧絮的叫袍。穷人填不起丝绵,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缊袍。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穿着,但不能作为礼服,外出时只能衬在正服里面。短袍叫襦,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襦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汉时代的服饰比先秦要丰富。《礼记》曰:"衣不帛襦袴。"这是因为襦和袴都是内衣,儒家崇尚俭朴,认为不应该用丝绸来裁制内衣。而到了六朝时,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古代的裤子通常都没有裤裆,只有两只裤脚管,上端连在一起,用带系在腰间,所以叫做袴。《释名》曰: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袴是内衣,不能外露的,袴的外面一定还要穿裙或深衣。平民劳作时穿短衣,则袴内要系一兜裆布,就像日本大相扑运动员的装束。在宋初的《盘车图》中,还能见到这种穿法。连裆的短裤,叫做裈。裈短如牛鼻,俗称犊鼻裤。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回到成都,就穿着犊鼻裤当垆涤器,以羞辱卓王孙。
男子的外衣亦统称为袍。袍身长大的下摆叫袂,袖子宽松。紧窄的袖口叫袪。袍有衬里,是夹衣。单衣叫。袍和袪的衣襟都有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就是深衣。深衣穿着时包裹身体行动不便,慢慢地被直裾的褕所取代了。女子穿连体的深衣或者分体的襦裙,汉代女装的式样与男装差别不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个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进汉人的服饰之中。
男子的服饰以衫代替了袍。《释名》曰:"衫,衣无袖端也。"因此衫袖比袍袖更加宽大,大到"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的地步,这样走起路来甩手的时候就显得更加潇洒了。秦汉时服色以青、紫为贵,平民布衣只能穿白色的衣服。而六朝一反常态,服色尚白。由于经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儒家的冠服制度也动摇了,不仅服装的式样、颜色都突破了汉代的规矩,而且穿法、打扮也常常标新立异,或科头跣足,或坦胸露背,或袍裙襦裤,或奇装异服,都突破了旧时的礼仪。
胡人的裤褶和皮靴已经被汉人普遍接受。胡服的裤是作为外衣穿的长裤,裤腿宽松,膝盖处用带束缚,叫作缚裤。褶是与裤相配的紧身齐膝短衣,裤褶和皮靴都适合于骑射。
隋唐时代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服饰也日趋丰富华丽。开元以前女装以窄袖为时尚,胡服尤其盛行,初唐妇女多喜欢戴胡帽,穿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着软靴、系蹀躞带。中唐以后衣衫又趋于宽大。唐代社会上思想比较开放,常有妇女穿着男装,还流行袒胸的低领衣服,喜欢在襦衫外面罩一件对襟短袖衣,叫做半臂或半袖,肩部搭一条披帛。唐代女裙的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尤其流行像石榴花那样的红裙,诗人称之为石榴裙。男装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要的服饰,靴已成为士庶通用的鞋了。
宋代把单上衣叫做衫,衫的袖口没有袪。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下摆加接一幅横襕的襕衫是男子的常服。夹衣和绵衣叫襦和袄,襦袄是平民的常服。宋代还流行在衣衫外面加罩一件不加横襕的宽大外衣,斜领交裾的叫直身,直领对襟的叫鹤氅。女装外衣以襦衫和裙为主,上衣趋向短窄贴身,下裳流行褶裥裙。内衣有抹胸和裹肚,裤子是不露在外面的,只有下等人才单穿裤子。唐代流行的"半臂"是一种短袖外套,而宋代流行的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长有短,有长袖有短袖,其特点是两边的衩一直开到腋下。
建立辽、金、元朝的都是少数民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服饰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契丹族的服装,不论男女,都穿左衽、圆领、窄袖的长袍,袍里面衬衫袄,下身穿套裤,裤腿塞在靴中。妇女在袍里穿裙,也穿皮靴。女真族的服饰和契丹族相似,由于北方气候寒冷,衣服以毛皮为主。元朝时,汉人保持原来的服饰。蒙古族男子以窄袖长袍和套裤为主要服饰,但由于受汉人影响,多改为右衽,而妇女的袍服还是以左衽居多。
明代官员的袍服为团领衫,系革带,带上镶有玉片,这就是所谓的玉带。职官的服色和花纹按品级高低而异。前胸和后背各织一块方形的纹饰,叫做补子。文官的补子绣飞禽,武官的补子绣走兽,纹样按品级各不相同。儒生都穿镶黑边的蓝色直身,戴有黑色垂带的软巾,又称儒巾。皂隶穿青色布衣,市井富民商人虽然能穿绫罗绸缎,但是只许用青色或黑色。万历以后禁令松弛,艳衣丽服才遍及黎庶。
朝廷命妇的礼服为凤冠、霞帔和大袖衫,常服为袄衫和裙,很少穿裤。背子穿得更加广泛,合领大袖的背子可以作为礼服,直领小袖的背子则为便装。还有一种无领、无袖、长至膝盖对襟的马甲,叫做比甲,深受青年妇女喜爱。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用武力强迫汉人接受了满族的服饰。男子的服饰有袍、衫、褂、裤。清代的长袍以衩来区分贵贱,皇族宗室开四衩,官吏士人开两衩,一般市民不开衩。袍的袖口装有箭袖,平时翻起,行礼时放下,因其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职官朝服的胸背正中也各缝一块补子,称为补服。补子也沿用明制文禽武兽,但是花纹与明朝不同,而且由于清朝的补服是对襟的,所以胸前的一块分成两半。有一种长不及腰、袖仅掩肘的短褂,叫做行褂,又叫马褂。马褂以黄色为贵,非皇帝特赐不能穿。还有马甲,北方称为坎肩或背心,是无袖短衣,男女都能穿。男子下身穿裤,穿裙的已不多见。
清初改服易冠规定"男从女不从",所以妇女的服饰有满汉两式。汉族妇女的头饰有簪、钗、冠子、勒子等等,满族妇女则以高如牌楼的"大拉翅"最具特色。满族妇女的服装和男子相似,也是穿袍衫马褂,但一般比较紧窄,不像汉族女装那么宽大。汉族妇女在清初仍然穿明装,以裙衫为主。以后满汉服饰慢慢合流,衣衫渐趋短小,外面罩一件齐膝的背心。女装特别讲究用花边来装饰衣缘,于是花边越滚越多,形成宽宽的衣缘。晚清流行穿裤子,穿裙子的渐渐少见了。
|
陈羽《夜泊荆溪》
真相没有温情:中国历史上十四次…
我想和你在这张床上过完此生
好朋友为什么会逐渐疏远
《襄王不许请隧》:王朝虽没落,…
沁园春·长沙
趣味文化历史,唐诗宋词中那些无…
你所谓的诗和远方,不过是虚荣感…
世界上最无趣的莫过于开会了
最经典的九大智慧名言!
红楼十二金钗判词,你怜谁叹谁?
揭秘: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你可以追求梦想,但别牺牲父母来…
要保持能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唐代《大乐赋》:史上尺度最大的…
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却唯独只爱…
武威九大古遗迹,你知道多少?
能让女人变漂亮的细节
保持能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天下第三行书,书文并美,绝代千…
陶渊明《饮酒》
一战后,德国纳粹为何迅速崛起?…
合群还是独行特立,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我还不错,你要不要试着喜欢…
中国最美古文典故,你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