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古文国学 >> 素材正文

张良“圯上纳履”背后的深刻寓意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18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圯上纳履”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张良和黄石公堪称智慧的代表。



(图)圯上纳履


这两个人相遇的故事,自然也是一个智慧的故事。既然是一个智慧的故事,它里面必然隐藏了某些被两千多年来无数聪明才智之士所传颂所喜爱的道理。在《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一书里,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世浩告诉读者,张良的故事绝对不是只为了告诉你,对老人家要有礼貌和约会不要迟到。


如果张良的这个故事,目的只是为了告诉你这两点,那我必须说,这个故事所含的智慧也未免太浅薄了。中国人的智慧没有这么浅薄,从这个故事我将带各位来认识什么叫作历史中的智慧,什么叫作中国人的智慧。


圯上纳履”的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故事发生不久前,张良做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刺杀秦始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博浪沙事件。他散尽家财找来一个大力士在秦始皇坐马车经过的时候用大锤子去丢始皇帝坐的马车,可惜失算了,丢中了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


张良,家里祖上两辈,做了六代韩国的宰相,如果韩国没有被秦国灭国,张良也会循着这条路走下去,成为韩国宰相,用家中堆积如山的财富过一生。但是,韩国灭国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韩国报仇,所以他散尽家财以求一大力士,为杀秦始皇。


这一年,张良也就是二十岁出头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做了这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后,居然还能“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很有胆识。据书中描述,张良之所以那么有恃无恐,和他的长相有关。传闻司马迁看过张良的画像,言“妇人好女”,就是美女的意思,一个男人长得像美女,任秦始皇怎么通缉,估计都抓不到他头上。



(图)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


我们来看看吕世浩是如何解析“圯上纳履”的故事的: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古代人什么样的地位穿什么颜色和材质的衣服,褐色衣服说明老夫地位等级低下。


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老父“故意”掉鞋子,还让张良捡,张良可是个宰相世家之后,绝对的上流社会贵族人士啊!


良愕然,欲殴之:血气方刚的张良非常生气,觉得简直岂有此理,故意掉鞋子还让他来捡,想冲上去打老父了。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但并没有打,因为老父太老了,张良强“忍”,下去捡了鞋子。


父曰:“履我!”:这简直就是得寸进尺的典范!张良会忍不住打老父吗?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张良想反正鞋子都取了,就再忍一下,给他穿上吧,穿还不算,还长跪着给老父穿。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张良仍然在原地等着,才有此段佳话


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图)张良辞朝


这段话讲了什么道理?并非要尊重老人家要听老人家话这么浅显。既然是写在《史记》里,必然有它的智慧在里面。


第一个道理:要么不忍,要忍就忍到底。


第二个道理:先和后,要抢占先机,并且是绝对的先。


和儒家不同,儒家讲究逐字逐句教育,到现在我们仍然是在用着这种方式。而道家不同,道家讲究“点化”,你没有悟性,那就不点化你了~只有高手和高手之间,才能根据寥寥数语,彼此明白对方的意图。


兵法讲究先和后。话虽如此,但兵法又不是秘密,你知道我也知道,你要占先我也要占先呀~


所以要占绝对的先。


怎么占绝对的先呢?


首先要麻痹对手,让对手误以为他自己可以占绝对的先。


则如《孙子兵法》云:”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所以第一个道理教张良要忍,忍耐是为了让对方松懈和麻痹,自己等待机会,等到敌人一旦中计,就快如兔子般抢占先机,敌人已经来不及防备了。


这,就是老父要告诉张良的忍和先的道理。

这,就是司马迁,要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