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教育知识 >> 幼儿教育 >> 素材正文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说“屎尿屁”?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有一位妈妈这样分享宝宝的成长经验:

  当宝宝处于一种认识家庭关系热情期,看到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都必须要分配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角色,无论是动物或者什么物品。每次俯身认真的观察过自己长长短短的“杰作”后,都要很高兴的宣布:“看,屎爸爸、屎妈妈和屎宝宝!”

  后来她跟舅舅玩得比较熟,就有了“屎舅舅”。又有一次她在细细观察时,保姆阿姨打趣说:“是屎爸爸屎妈妈和屎宝宝哦,对不对?”

  米米马上很体贴的说:“还有屎阿姨!”本来还略显尴尬的我马上对阿姨展露了同患难的笑容。

  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必经阶段,父母也需淡然处之才好。父母越是禁忌,孩子反倒会越起劲。父母如果不对孩子的探索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还可能会让孩子的独自探索误入歧途。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孩子们对于“脏话”的特殊情感,其实也挺清晰。

  3-5岁阶段的孩子对污言秽语很敏感,因为他们发现这些词汇很有力量,能引起大人的强烈反应。这些话大人看来是不文明的、不雅的,一般孩子说出来,大人都会表现得很反感,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说。孩子注意到这一点(自己的话能让大人产生强烈的反应),反而说得越发兴起。

  另,我们还注意到,那些越少被父母关注、经常在生活中受挫的孩子或是处于情感饥渴状态的孩子,越爱说“屎尿屁”之类的话,一方面,是出于补偿作用,想以此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这些“污言秽语”的词语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比别的词更有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宣泄负性情绪。

  如果你的孩子也处于这样一个阶段,那么陪他们读一读今天所推荐的这些绘本吧。以屎尿屁为主题的绘本,孩子们很容易就会爱上的。不信,你试试看?

平常心对待屎尿屁

  《呀!屁股》


  【丹麦】迈普里斯·安徒生/文 叶世邦·杜拉航/图 王芳/译 

  屎、尿、屁,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在大人的观念里有点羞于启齿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非常平常的东西。对于它们,孩子既觉得熟悉,有觉得十分好玩和有趣,要知道,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在听到自己不经意间放出的屁声时,都会被逗笑呢。

  而与这几样东西密切相关的身体器官——屁股,也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对象呢,再加上大人遮遮掩掩的态度,更增加了它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与好奇感:屁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形状?除了可以放屁和大便,屁股还有哪些功能?为什么有的人走路会扭动屁股?动物的屁股有什么特点?……

这本《呀!屁股》,将孩子们脑袋里关于屁股的各种疑问,给出了非常幽默而又科学的答案!  

  对待孩子敏感的事情,与其三缄其口,不如摊开来面对面地跟孩子谈一谈,正所谓宜疏不宜堵。这是一本用很直白的话语跟孩子聊隐私部位的书,是一本一本正经幽默的科普类绘本,不藏着不掖着,坦白得十分可爱,从屁股的大小、颜色、形状,讲到个人的卫生;从屁股的礼仪讲到屁股的功能,旨在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屁股真的好重要啊!”让孩子在欢笑中自然地接受屁股,自然地接受与之相关的屎、尿、屁。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作  者:【德】霍尔茨瓦特 文;【德】埃布鲁赫 图;方素珍 译

  “嗯嗯”到底有什么学问呢?故事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大”什么样的“便”,我们也从《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中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 而最后小鼹鼠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个“嗯嗯”在他头上的坏蛋呢?专吃大便的苍蝇可是破案的关键喔!

  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好书,在书末还附上一篇“动物的吃喝拉撒”的文章,说明了动物的食物、消化与排泄的关系,让小朋友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得到生物学相关的常识。

  《小熊宝宝绘本——拉粑粑》

  【日】佐佐木洋子 文/图 蒲蒲兰/译

  有粑粑的时候肚子会不舒服的,小熊宝宝赶紧冲向厕所!打开门一看,呀,小老鼠正坐在马桶上,小兔子在取手纸,小猩猩呢?嘿嘿,小熊宝宝会拉粑粑吗?快来看一看吧!

  这本书图画简单,小动物的形象可爱,虽然文字不多,朗朗上口,简单易懂,很适合1岁宝宝的启蒙阅读,特别容易让宝宝接受。书上可爱的小熊也像宝宝一样可爱,小熊要拉巴巴了,打开门一看,门内小动物们正在做的事刚好是拉巴巴的完整过程,每页细节都不同,从拉粑粑的到最后的洗手,很注重细节的描写。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日程生活发生的事情,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有帮助。让宝宝睡觉前看一遍,而且独立阅读,早上起床就说,我要和小熊一样恩恩啦。

  《臭毛病》  

  【英】芭贝·柯尔/著 范晓星/译

  一位妈妈说:“我和家里人都很注重孩子的教养,从不在她面前说脏话,但自从上幼儿园,她就变了个样子。动不动就冒出一些不好听的话来,孩子说是跟班上一个调皮的小男生学的,大家都很喜欢他,都想跟他玩。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信每个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各种招数用尽都没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或许,你可以陪孩子看看《臭毛病!》这本书。

  这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芭贝·柯尔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有着好多臭毛病(比如打嗝、放屁和吐吐沫)的小魔怪,只要不随她的意,她就会大喊大叫乱踢乱闹……最糟糕的是,她的同学觉得她这样很酷,都纷纷学她的样子。家长们十分担心。但一次生日会让孩子改变了一起。大人们是如何做的呢?仅仅通过一次游戏。是不是很神奇?

  正如一位编辑评论的那样,作者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向父母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大人要有创意的饵,也要懂得教养的智慧,应从孩子的视角去解决成长的问题。 ”

  我们在教育孩子收效甚微时,或许就需要考虑,是否方式不得当?是否没有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这,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爱说污言秽语、脏话来说,对于孩子的所有“不当”行为,都应该如此。

《臭臭》


  【日】佐藤伸/著 西村敏雄/绘 郝凝/译

  这是日本绘本名家西村敏雄幽默力作,主人公就是“臭臭”,千万别被书名吓跑,因为这是一本颠覆人们对“臭臭”固有认知的绘本。

  臭臭从小狗的屁股里出来,“啪叽”掉到了地上。老鼠、蛇等等碰到臭臭都边喊着“好臭啊”,边赶紧逃走了。臭臭并未因为大家的嫌弃而自我放弃,而是伸伸懒腰、踢踢腿,出发去寻找同伴了。这本书与其说写的是臭臭的冒险经历,不如说是臭臭在困境中肯定自我、实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孩子的发展是基于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自我接纳基础上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养就是给予他们积极关注,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重被爱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稳定的安全感,形成对自我稳定的认知,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并力求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  


  具体就孩子爱说“屎尿屁”来说,父母就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并尝试:

  发现孩子对屎尿屁感兴趣,可以适当给予孩子性教育了。而若发现孩子讲脏话的行为,不去关注,孩子慢慢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也就不会再故意去说了。

  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孩子对某个词汇的注意转移到对其他词汇的注意上,如,孩子扔给妈妈一个皮球:“扔给你一个臭皮球。”妈妈可在接住后说:“啊,臭死了臭死了,我把它变成一个大南瓜还给你。”再扔回给孩子,每次都变换一个别的圆形的物品,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抛接球的活动以及寻找别的替代词上,自然,孩子也就不再关注“臭不臭”的问题了。

  关注孩子的情绪,将孩子的言行视为了解孩子的一个机会,弄清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