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教育知识 >> 小学课堂 >> 素材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9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思维有多种特性,如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家长要十分注意激起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激发孩子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孩子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孩子个体的思维方式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孩子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24-6可以连续减多少个6等于0?应要求孩子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24里包含几个6,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孩子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孩子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

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孩子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孩子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要让孩子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孩子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孩子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孩子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孩子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孩子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

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孩子联想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