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教育知识 >> 大学知识 >> 素材正文

学校不是一个人学习的唯一场所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18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古得莱得在他的调研中,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我和许多其他人一样,认为学校接受了某些关于人类和人类的学习能力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是根深蒂固的”,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类似“高效”、“奇迹”这样的教育神话之所以得以横行的原因就在于“学校不是与社会唱反调的机构。学校教育的环境使得它们很难去追求那些非社会传统性的想法和理念”,在整个社会的以功利性目标裹挟下,学校需要业绩,于是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条单向的通道,严重地依赖抽象的符号和对符号的掌握,而不是依赖事物和对事物的把握,也不以来事物与符号的关联”,学校就这样向学生传递着某种价值观,往往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不想升学,这所学校就认为你不很重要”

“我们的社会对学校教育有着理想化的高目标,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是有差别的,并且这种差别是受到支持的,这样一来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之间就存在着极大的虚伪性”,古得莱得的研究表明“当某人进某校、被分到某个班级时,就会发现各班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自然会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的差异。

  实际中,为了印证某些根深蒂固的神话的可能,我们总是习惯与将中学生认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强调职业学习,另一部分学生致力于学校眼睛自然就会盯在效益上,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中,最能看得到的效益自然就是考试成绩了,所以我们就总是在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上绞尽脑汁了,比如分快慢班,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教“分层教学”,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因材施教”的需要,但这样的举措在古得莱得看来,“颇具讽刺的是,这个以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为名义而使用的措施恰恰可能会阻碍学生个人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对那些不准备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去慢班或者去职业学校“初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结果,但这种分班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分班问题上,他们在调研分析了美国许多学校按能力分班的情况后古得莱得告诉我们“数据表明,在那些按能力分班和成绩分班的学校中,学生被分入低班,就意味着他们将很少有机会得到越来越被公认为是最较为令人满意的学习条件了”,因为不公平的待遇,“低班学生的自尊较差、不良行为多、辍学率高、犯罪率高。分班的结果影响了学生是否上大学和被接纳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了能力和分数对他们的影响”。同在一所学校分班都不得均衡,还妄谈什么教育公平与均衡教育岂不是很可笑吗?我们不是口口声声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吗?“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不是就是“升学率”高的教育,是不是认为的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教育,是不是就是为社会提供高犯罪率的教育呢?

  所以,古得莱得提出了这样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在讨论教育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长时间的排除教育与工作的相关性问题”,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的市场对就业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挑战越来月严峻,自然会使得北大的数学天才最终选择做中学老师这样的事情时不时地发生,即便是这样的天才选择了中学教师的职业,我看恐怕也未必能够胜任。恐怕这就是在我们的学校中“学习变成了一条单向的通道,严重地依赖抽象的符号和对符号的掌握,而不是依赖事物和对事物的把握,也不以来事物与符号的关联”带来的恶果吧。

  古得莱得的研究提出的三个问题同样是值得我们的深思的:“第一,学校在与周围文化环境中的社会经济现实抗衡时有多少威力(实际上是权力)。第二,学校教育根据哪些以及应该根据哪些人类学习的理论来经办。第三,怎样处理受教育者之间存在很多个体差异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的可能性”。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在于实施“通才教育”和“混合分班”。“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学好数学、科学、社会学习和其他的科目”,“所有的学生通过同伴的帮助、诊断性的测试、纠正性的反馈等方法,每年都可以升上一级”。

但是我们依然必须相信,”即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了最为优越的教学条件,高中毕业生在智力取向、知识和工作习惯等方面,也将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部分的原因是,学校不是一个人学习的唯一场所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