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健康养生 >> 心理体检 >> 素材正文

6个可能的“不快乐因子”及6大解忧处方!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意想不到的6个沮丧因子


常突然而然觉得沮丧却找不到原因吗?如果你的忧虑没有特殊理由,很有可能就是以下六个看似不相关的不快乐潜在因子作祟,快来检查一下自己生活中有没有以下情形!


1. 含糖饮料,尤其是代糖


三月份在圣地亚哥的美国神经病学会第65次年会发表一项研究,这个研究有将近264000位超过50岁的人受测者,在研究一开始需调查他们喝饮料的习惯(包括喝含糖或含代糖的苏打水、果汁、含糖冰茶等)和详细的饮食习惯。再观查约十年内这群人是否有被诊断为忧郁症。


结果显示,每天喝4罐或4杯的含人工代糖苏打水比没有喝的,忧郁症风险高出30%。若是喝一般含糖饮料则高出22%。人工代糖饮料似乎比含糖饮料诱发忧郁症风险更高。而喝咖啡的,可以降低10%忧郁症风险。


2. 睡眠习惯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一位生物学家研究小鼠的成果发现:在不破坏睡眠结构、使小鼠有正常约日节律的情形下,给予小鼠不正常的光照,和压力、焦虑有关的压力贺尔蒙—皮质酮(corticosterone),虽然还是有周期性的变化,但总量却增加了。这表示尽管有充足的睡眠,受到不正常光照的小鼠,相较之下有更显得忧郁。


另外,科学家发现焦虑症常出现的症状“睡眠剥夺(sleep loss)”,可能会活化大脑中某些部位,造成更多的焦虑行为。神经学家发现睡眠剥夺会活化大脑与情绪处理有关的部位,造成与焦虑症相似的异常脑神经活动。


3. 生活环境气味不好


英国卡地夫大学,嗅觉专家,Professor Tim Jacob于2008年9月BBC新闻采访中指出,嗅觉可将外在刺激传达到脑内扁桃体(Amygdala),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反应。对于嗅觉丧失(Anosmia)的患者,是否就得以免疫,答案其实不然,嗅觉丧失症患者常抱怨心情焦虑、胃口不好甚至出现忧郁现象,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丧失嗅觉无法刺激使人心情愉悦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Dopamine)的释放。


4. 空气污染


加拿大特伦大学(Trent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马克·阿尔文(Mak Arvin)和拜伦·卢(Byron Lew)检视欧洲14个不同国家的空气污染纪录,包含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西班牙以及英国,计算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再以统计方式检验空气污染与居民快乐的关系,发现空气的清洁与居民快乐的程度有正相关的倾向。



5. 太频繁地想东想西


研究者Matthew A. Killingsworth和Daniel T. Gilbert的研究发现,无论正在从事什么活动,能专心的人会比正在想东想西的人来得快乐。虽然大家想东想西之时,比较常会想到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超过四成),但即便如此,想到快乐事情的人其幸福程度并没有比专心的人来得高。反之,如果想到的是不快乐的事情,或比较中性的事情时,这些人的幸福程度就会比没有分心的人来得低了。


6. 社会比较


Brian A. Feinstein的研究团队提出,使用Facebook会增强嫉妒心:用户花越多时间浏览Facebook(而不是发原创讯息或者和Facebook上的内容互动),他们的嫉妒感就越强。


汉纳·克拉斯诺夫(Hanna Krasnova)和同事认为,这是由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对比效应”造成的结果。由于人们多和自己大致相似的人交往,这种对比效应就愈发凸显:正因为比较的对象是思维方式类似的同龄人,所以得知他们的成就会造成更大的打击。


同样的,过年过节时家长紧迫盯人的关心也会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何以解忧?6个解忧处方!

看到这里有没有感到危机四伏了呢?除了努力排除以上6个不快乐因子,您还可以试试以下各有科学家研究支持的6大解忧良方!


1.帮助他人


无数的研究指出拥有大笔财富不一定能让你快乐。一项个性与心理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即使你不富足,对人慷慨解囊还是能让你感到富足,因此更加快乐。


2. 谈场恋爱


一项刊登在在线版《人格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的新研究显示,充满爱的交往关系能对神经敏感人士产生正面影响,且稳定他们的性情。

“神经敏感的人较易焦虑、无安全感,且易怒。他们容易有忧郁倾向、缺乏自信,对生活不满意”,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家Christine Finn博士表示。“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要是他们有交往对象,情绪会较为稳定。”


3. 保持幽默


幽默不但有助于活化大脑,还会释放出让人感到快乐的“脑内啡”,其效果就如同我们去跑操场或打了一场汗如雨下的篮球般,让人可以从幽默中抛开忧愁与烦恼。


当一个人开怀大笑时,其大脑的运作机制会更活化,并释放出脑内啡让人感觉更放松、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达到纾压效果。而这样的结果似乎也呼应了老祖宗常说的“一笑治百病,再笑解千愁。”的道理。



4. 聆听悲伤的音乐


东京大学的Kawakami等人找了四十四位受试者,让他们听一段之前从未听过的三十秒音乐,听后评定这段音乐听起来的情绪(perceived emotion),以及自身的感觉(felt emotion)。受试者听到的音乐是从下面三种音乐中节录:F小调的Glinka’s La Separation、G小调的Blumenfeld’s Etude “Sur Mer”与G大调的Granados’s Allegro de Concierto。由于小调音乐听起来比大调音乐悲伤,而实验主要想要比对音乐听起来的情绪与受试者的感觉,所以他们也把这三段音乐分别制作成F大调、G大调与G小调当作对比。


实验发现,悲伤的曲子虽然听起来悲伤,但并不代表也让聆听者更陷入悲痛,而反倒有安慰疗愈,甚至正向的感受。


5. 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


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Nathaniel Lambert及同事进行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线索。他们的研究指出讨论正面经验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加整体生活的满意度,甚至是让我们表现地更有精神。


6. 运动


除了运动能释放压力贺尔蒙的老生常谈以外,一篇由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所发行的期刊《临床心理科学》(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的论文,对特定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s)是否能帮助解释“每天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益”进行探讨。荷兰提姆布斯机构(Trimbos Institute in the Netherlands)的 Karin Monshouwer 等人,及其来自阿姆斯特丹VU大学医学中心(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同事想要检验现有对于运动及心理健康之关联的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自我形象假说”(the self-image hypothesis)──主张:运动对体重及身体结构有正面的帮助,进而使同侪释出正向的回馈,并增进自我形象,最后改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第二种解释──“社会互动假说”(the social interaction hypothesis)──则认为:运动的社会层面(例如队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鼓励支持)造成了对于心理健康的正向效果。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