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文化杂谈 >> 素材正文

学佛的一些知识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3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不过今天我们还是继续之前的内容,来讲讲学佛有关的知识。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使是对专门研究佛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几位精通全部佛学而了无疑问的人来。因此,“佛学”两字,对于一般人来讲,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释迦牟尼宣讲的佛法,是将他亲自体证到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他的目的是希望一切的人,都能依照他教的方法来修学,他没有希望他的教义,被视为一派哲学的体系,当然不会希望学者们把他所证得的佛法,看作一门学术,放到研究室和图书馆里去,让人家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它。所以,从佛教的根本之理而论,只有学佛,没有佛学。学佛,是信仰佛教的目的;佛学,是研究的一门人文科学,它能告诉我们佛教在形态和地域上的演变,以及在思想上的发展,也就是将佛教的教团史和教理史,作各种角度的分析和考察,而视之为佛教的考古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它并不负有劝人信仰和实践的责任。


  一般人所说佛教的难懂,应该是指的“佛学”,而不是“学佛”。因为,释迦牟尼当时向弟了们宣说的佛法,如果是难懂的话,他的教化,便不可能普及到各阶层去。即使现在,我们从比较原始的佛经中,仍可体味到,释迦牟尼的教义,相当朴实,与一般人的生活行为有密切关系。所以,学佛很容易懂,大家以为难懂的,是指佛学。


  凡一种事物,历史久了,在它上面堆积的东西必然越来越多,清理这些堆积物,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假如要想从这些堆积物里,找出最简单、最根本、最平实的方法,来让大家实行,便是学佛的工作。可是,要做这番找的工夫,也非普通的人能够办到。


  因此,我们要弄清,佛学虽难,学佛却易,佛学的研究,虽非释迦牟尼创教的目的,站在文化的立场,对佛教作学术性的研究,仍是值得鼓励的。对于大众而言,实践佛的教义,便称为学佛。


  佛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


  不像其他一神论的宗教,虽然也有各种对于道德生活的教训,那是为了求得神的眷顾和救济,信徒们才去遵守那些所谓神的启示,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所信的经典中记载的神,是宇宙间唯一的、至高的、至大的、至尊的,人们除了接受神的启示,没有别途可以选择。所以,他们是为信仰神有权威,而遵守道德生活的教训,他们无权因为遵守道德生活而求达到与神同等的地位,甚至也无权向神要求,非把他们救济到天国去不可。


  这在佛教,颇不相同。佛教以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我们生活在这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业力感得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无数生死之中,造作了相同相类的行为,结果,便形成一个让我们共同来接受和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佛教不承认宇宙间有任何绝对权威的神。


  佛教,同样强调信仰的重要,那是信仰释迦牟尼所说的法——佛法,并实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教徒虽将释迦牟尼视为崇拜的对象,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方式来做,渐渐地,便能达到解脱一切身心苦恼的目的。佛陀即是从一切的身心苦恼中得到了解脱的人,也是至高、至大、至尊的超世界和超宇宙的伟大人格;但是,佛陀的伟大,虽充满于时间与空间,却不占固定的时空位置,所以,人人可以成佛。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随缘开示,应机教化,所说的佛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出戒、定、慧三个项目的范围。我们学佛,其实就是学这三项。世间可学的东西很多,那些都是苦乐相对的、有限的、得失交替的、变动无常的,所以佛教称其为有漏之学。戒、定、慧名为三无漏学,学这三项东西,可以防止所得成果的漏失,可以继续学到佛的程度为止。


  戒、定、慧虽分三个项目,事实上有连锁的关系,如同一物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


  学佛,学习佛法,学习佛所教导的内容。学佛者分为出家和在家,在家学佛者已皈依的称为居士,出家学佛者称为和尚、法师。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或称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称之为三皈依。


  皈依佛。什么叫佛?梵语叫佛陀,中国叫觉者,觉悟了的圣人、圣者才叫佛。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森罗万象,从本质到现象,都已经亲自了解,亲自证得,有大智慧,有大福报,有大威力,有大功德。只有佛才是苦海中的舵手、航船,在黑暗中的明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悟了真理,以先觉觉后觉。


  众生都是佛,但是还没有觉,从闻佛法以后,就开始走觉的道路,走这个道路是可喜的,由迷到觉。一般人都是迷,迷什么呢?迷于因果,不懂因果,迷六尘境界,贪恋色声香味触法,贪恋财色名食睡,都在迷中。皈依佛以后,就开始由迷到觉,把心灵慢慢打开,就开始觉悟了。


  皈依法。何谓法宝?所有佛的经典、教法。这个教法一方面是明理,就是讲因果、缘起性空、三法印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讲行,指导我们如何修行,如何走解脱烦恼的道路。


  皈依法以后,才能够由邪转正,不走邪路,走正路,而且掌握走正路的方法,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使自己内心的光明都能够放射出来,看清道路,就可由恶转善,由染转净。


  皈依僧。僧是代表佛所说法的、住持正法的团体。僧是以戒为主体,僧就要持戒,持戒就可作为一般人的师范,称为德行。所以皈依僧,具体就是要持戒,比如说三皈五戒,你就要具体的行持,要守,以此建立德行,提高人品。这样子才能解脱。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以他为典型,以他为模范,以这个方式来影响自己,使内心觉悟、内心光明、内心恢复德行,从此走上一条光明大道。由皈依住持三宝,最终达到恢复自性三宝。住持三宝一是佛法,指佛的教法、经典;二是佛的像;三为住持的僧众。依止这个形象,最终目的是恢复自性三宝,自性觉悟了,就恢复了自性佛;自性有智慧了,光明出现了,就恢复了自性法宝;自己的德行提高了,品质提高了,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恢复了自性僧宝。


  不皈依,可否一样学佛?


  很多人问,“我觉得佛法很好,但是我不皈依,能不能够学佛呢?”


  真正的佛教徒是需要皈依的。一般认为学佛是需要皈依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学些佛教知识,了解一些佛法,也是”学佛“。当然也是可以的。通过学习和修行来调整自己的内心,去修证实践,多少是会有益处的。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