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文化杂谈 >> 素材正文

若奕䜣当皇帝 清王朝或许走的更远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5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奕䜣(1833~1898),道光帝六子(下图示),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皇权之争,败于咸丰之手

首先,本文先要讲的是奕䜣与咸丰皇帝奕詝的皇位之争。根据历史记载,可以很明确地说,奕䜣是一位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哟政治才华的阿哥,也深得其父皇道光皇帝的喜爱,并因此道光帝还特赐奕䜣白虹刀,以示对其的器重。而咸丰帝奕詝相比起来,显得比较普通。可为什么奕䜣没有成为皇帝的继位人选呢?


不少史学家认为,奕䜣虽然聪慧,办事能力强,可是不懂得揣摩老皇帝的心理,最终在皇位的斗争中,输给了有杜受田调教的咸丰手下。这其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史料: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帝校阅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这其中的意思是说,道光帝带着诸皇子打猎,奕訢收获最大,奕詝干脆没开弓。面对父皇的询问,奕詝认为春天是鸟兽孕育的季节,他不忍心杀生,否则会改变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道光帝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应说的话,因为帝王大权在握,生杀予夺,无人监督,具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十分必要的。于是,道光就决定选他做太子。人们认为此计出自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奕詝之所以没有开工,因为他的老师杜受田以及咸丰自己很清楚。无论文采或是狩猎、武术,他都不是奕䜣的对手,如果出手,反倒更明显地显暴露出了自己的弱点,索性干脆不动手,并圆了一个兼爱苍生的谎言。就这样,以不变应万变,向道光表现出自己拥有奕䜣所没有的博爱之心,因此夺得皇位。



咸丰年代,备受冷落,怀才不遇

道光选择了咸丰继位之后,同时心疼拥有卓越才华的儿子奕䜣,更担心他死于咸丰的妒忌之下。因此,在遗嘱中,特意封其为恭亲王,并世代世袭。咸丰执政之后的初期,两兄弟的关系似乎听和睦,奕䜣也常出走于军机处等重大决策机构,可一件事,改变了二人的关系格局。咸丰五年,奕䜣的生母孝静成皇后去世,咸丰以奕䜣礼仪疏略,罢了奕䜣的军机大臣、宗令、都统职位,让他回上书房继续读书。原来在咸丰即位后,即尊奕䜣的生母为康慈皇太妃,但奕䜣是希望自己的生母能尊为太后的。但咸丰却不同意。最后咸丰虽然在奕䜣的坚持下,追尊康慈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但却不称成皇后,而且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为慕东陵。把她降了规格,也和道光皇帝分葬,不葬在一起。而奕䜣也因此事受到了以上提及的一系列处罚。咸丰帝除了才能平庸外,还热衷情色,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不顾格局弃北京而去,出逃后仍不忘纵情声色,留下奕䜣在北京名义上主持朝政,可也只是议和的职责罢了。



(洋务运动的新兴学堂)


发动政变拥护同治,洋务运动上大展才华

咸丰在位十一年即驾崩,并让幼主同治帝即位,同时册立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同治。可是,肃顺等人总揽大权,丝毫不肯松手,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对此极其痛恨,于是联手奕䜣发动为近代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成功夺回政权。至此,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奕䜣总揽大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奕䜣意识到清王朝的落后,不仅不排斥洋人还主张学习西洋技术,以变法图强。同时,奕䜣对外拖鞋,对内不断镇压农民运动,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在洋务运动中,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清朝学习了许多西方关于军队、工业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与西方世界交流,派遣留学生游学西方,一度让清朝出现了“同治中兴”。虽然历史证明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可惜最后,奕䜣与慈禧发生了权利斗争,最终不敌慈禧,黯淡落下自己的历史帷幕。



(洋务运动的电报局)


后人的深思:若奕䜣当皇帝,清朝命途如何?

回溯那一段晚清历史,咸丰的封闭保守以及无能,更凸显了奕䜣的卓越管理才能和远见,他不仅平定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巩固了大清朝的统治,还极力主张和支持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变法,让中国重新富强起来。很多人不禁感慨,如果奕䜣当年即位,就会全力改革旧中国,让清王朝变法富强,免受列强欺凌后签订如此多的屈辱条约,清王朝也有可能多走数十年的路。可历史终究没有假设,道光皇帝一次偶然的选择,让清王朝的落后腐败走向灭亡成为必然。历史的潮流不可抵挡,清朝注定因其的闭关锁国走向灭亡。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