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文化杂谈 >> 素材正文

看看别人官场情场失意后做了什么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5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沈括


沈括这个人,论学术成就,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也少有出其右者。他精通数学、化学、物理、水利、天文、地理等等,几乎囊括自然科学的全部领域。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尊敬地称他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他的笔记作品《梦溪笔谈》更是了不得,要没有这本书的记载,中国的“四大发明”就变成“三大发明”了——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恐怕就被无情的历史风沙淹没了。


但是作家余秋雨却说,沈括的人品有问题,曾经中伤过中国文学史上的极品人物苏轼,是一个检举揭发专业户,小人之尤。其实话不能这么说。沈括和苏轼分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苏轼比较保守,算是旧党。而沈括却是一个王安石旗下的改革派。他们政见不同,摩擦在所难免。但是,这并不影响沈括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那么,除此之外,沈括还给历史留下了什么形象呢?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作为一个白面书生,沈括手无缚鸡之力,却有舌扫千军之能。他曾经作为使者出使辽国,为国土纷争问题进行谈判,最终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北宋时期各国领土范围示意图


公元1075年,辽国派使臣来到北宋首都开封,说,根据辽宋之间签订的条约,黄嵬一带是辽国的土地,却被宋朝占据着,这不对,应该尽快归还辽国。否则,兵戎相见,那就不好了。


面对辽国的霸道和无礼,向来畏辽如虎的宋神宗都不知所措。正在这时,沈括说,臣遍查档案,我朝与辽国是签订过条约,但是双方以古长城为国界,而黄嵬是位于长城以南三十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当然是我国的领土。辽国这是欺负我朝无人知道黄嵬的准确位置,所以想讹诈。臣请出使辽国,凭三寸不烂之舌,辩明是非于是,宋神宗便任命沈括为特使,出使辽国,就黄嵬一地归属问题进行谈判。


沈括一行刚踏入辽国国境,便发现迎接他们的辽使居然抬着几口棺材。这分明是要以死相挟随从们都有畏难之色,沈括却凛然不惧。到达辽国首都上京后,面对如狼似虎的辽国官员,沈括沉着应对,据理力争,以铁的事实证明黄嵬是大宋的国土。辽国上下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说,为了区区一个小地方,致使双方兵戎相见,这值得吗?沈括毫不畏惧。他说,我大宋爱好和平,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如果你们一定要背信弃义,撕毁条约,那就来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怕你们辽国的百姓也未必就喜欢战争。


辽方见沈括说得理直气壮,气势恢宏,权衡再三,暂时放弃了无理的要求。沈括一行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北宋。可惜的是,惧怕战争的宋神宗到底还是将黄嵬一带土地割让给了辽国,致使沈括的外交成果付诸流水。


宋神宗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沈括不但有文才,还有武略。公元1080年,49岁的沈括被宋神宗任命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相当于一个军区司令员),负责对西夏的军务。次年,西夏国发生内乱,意气风华的宋神宗决定五路出击,一股荡平西夏。结果,羊终究还是没有吃掉狼。五路大军有胜有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沈括的部队却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由于此次军功,沈括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沈括还对兵法、武器、战阵等有很深的研究,并有军事著作留世,堪称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然而,这样一个善于打击政敌视辽国如草芥统帅千军万马的沈括,竟然是个“妻管严”,怕老婆怕得要死。


沈括前后共有两个妻子。发妻亡故后,他又续娶了张氏。张氏的父亲曾经当过政府高官,对沈括既欣赏又提携,因此,沈括在官场上也步步高升。但是,张氏仗着自己有个高官父亲,让沈括的后半生充满了噩梦。和沈括同时期的陈慥是个千古闻名的惧内汉,他的老婆就是赫赫有名的“河东狮”,东坡先生有诗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然而,这头狮子仅仅是“吼”几声而已,沈括的老婆张氏却没有这么文明,她动辄拳脚相加,上演全武行,暴打丈夫。有一次,沈括又惹怒了张氏,脾气火爆的张氏一把揪住沈括的胡子,沈括慌忙躲闪。就这么一“揪”一“躲”的工夫,沈括的胡子伴随着鲜血从下巴上散落了下来。


人生每多波折,宦海几度沉浮。后来,沈括在官场上也遭受打击,被人整倒。张氏觉得丈夫无能,丢了自己的脸,更是对之非打即骂,频频施暴。沈括面对如此野蛮的妻子,很无奈,很郁闷,只好整天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尽量躲着妻子。“嗟我有身无处用,强携樽酒入峥嵘”。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和悲凉的心境中,流芳千古的《梦溪笔谈》诞生了。这是沈括的大不幸,却是中国科技史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