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文化杂谈 >> 素材正文

解密:古代科举“连中三元”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14

点击上面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输入你的微信号)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1300余年。科举考试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级考试,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乡试才是科举正式考试的开始。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因由礼部主持,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礼部试”、“春试”。会试在京师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最高层次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殿试在皇帝的金銮殿举行,参加考试者是贡士,考中以后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一个考生只有在这三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项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因此,在长达1300余年的科举中,能够摘下“三元”桂冠的,仅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的钱檠(qíng)、陈继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们不愧是历史之俊彦,人杰中的人杰,奇才中的奇才。

点击以下文字参加活动,就有机会赢拿大奖哦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