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古文国学 >> 素材正文

人间诗画,一觞一咏,自成一绝。

作者:lei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2

点击上面蓝色字即可免费订阅!

您的公众号名称 (微信号:设置您的微信号)


  诗画指的是“融合诗与画为一体”的艺术作品。源来自15世纪初。自13世纪初水墨画传入日本后,历经百年,于室町时代发展出将符合图画意境的诗句,写在画面余白“诗画轴山水”。“诗画轴山水”强调“诗、书、画一体”,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诗画轴山水,是推断作于1405年。现代文中“诗画”一词,除了指“诗画轴山水”之外,也跳脱了水墨画的范畴,用于指称“融合诗与画为一体”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在乍看之下似乎是以“画”为主体,但其实由于重视诗与画的交融,其实“符合图画意境的诗句”与“符合诗句意境的图画”是彼此相依,缺一则无法完整表达作品之意。这里选取几幅古今诗画,与诸君共赏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墨梅》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此诗是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题画九首》


《题画九首·之一》

明·唐寅

松间草阁依岩开,
阁下幽花绕露台。
谁叩荆扉惊鹤梦,
月明千里故人来。



《竹林七贤》


《御制七贤咏》

乾隆

嵇生放达意真豪,
嗣宗青眼夸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
沛国豫流形陶陶,
小阮不愧玉树曹,
阿戎清爽舞浊醪。
竹林之游芳躅高,
延之过激由去朝。
五君成咏寓贬褒,
我过山阳望古遥。
土阜惟见横岹峣,
犹使逸兴轩轩飘。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