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古文国学 >> 素材正文

智慧||《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12

 

 提示点击上方"您的公众号名称"免费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译: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论语中“礼”的名句


1.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6.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智”的名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5.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


译:孔子说:“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中“信”的名句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