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历史文化 >> 读书心得 >> 素材正文

查尔斯·威尔森 《时间回旋》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2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十月的一个夜晚,泰勒站在自家的后院里观望夜空,却见到群星都失去了光亮,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坦坦、空荡荡的黑色屏障。


泰勒与他的好友杰森、黛安一道,亲眼目睹了这惊人的一幕。而这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太阳如今不再是硕大无朋的天体,而成了一个稀松平常的圆碟而已;月亮也失踪不见了,可潮汐作用依在。随着泰勒、杰森和黛安渐渐年长,太空探测器揭开一个诡异无比的真相:黑色的屏障并非天然生成,而是由外星人留下的巨大不明器物引起的。屏障外面的时间流逝比里面快得多:地球上一年,屏障外就过去了一亿年。照这种速度,太阳的寂亡即将在地球上的四十年之后发生。在末日的阴影下,泰勒与双胞胎渐渐长大,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杰森成为顶尖科学家,用先进科技展开探索;黛安归向宗教,在神学中寻找心灵慰藉;泰勒选择成为了济世救人的医生,却不知道这在世界毁灭时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Robert Charles Wilson),近年来最重要的加拿大科幻作家之一,自从长篇小说《隐匿之地》(A Hidden Place)入围菲利普·迪克奖之后,便逐渐确立起自己在科幻文坛的地位。他曾获得过四次雨果奖提名和一次星云奖提名,《时间回旋》夺得2006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书评】匠心、标配和信念:《时间回旋》与《黑暗森林》

作者: 石墨

  

  王府井书店的幻想小说比较全,可惜的是科幻和奇幻少而玄幻很多很多,每次我去那儿,都能看到很多废柴青年或站或坐,围在书架周围看垃圾玄幻。十年前我也是这样,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站在书店里(分五次)看完了乔良的《末日之门》,而现在,我看到别人捧着大本玄幻苦读,就会恶狠狠的想,废柴废柴废柴!温一壶酒,再给你来一碟茴香豆!

  

  托废柴和垃圾玄幻之福,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趟幻想小说这趟混水,新星出版社出了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的《时间回旋》(Spin,2006年雨果奖),这个书名有点罗嗦绕嘴,如果译作《自旋》,似乎更符合小说的主题——地球被一个巨大的黑色屏障包裹起来,屏障内的时间以亿分之一的速度缓慢流逝,一个与外界隔离,缓慢旋转的小小世界,在屏障的外面,宇宙在疯狂旋转着。

  

  这是全书故事的基点,非常漂亮,由此出发,作者可以顺理成章,让一代人见证太阳的衰亡,让一代人面临灭亡的命运,让一代人改造火星,让一代人探索宇宙,让一代人面临精神与信仰的考验。

  

  同样有宏大的叙事,同样是人类的末日,读书的时候心下就有个比较,比较的对象是大刘的《黑暗森林》。这两本书口感不同,《时间回旋》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心潮澎湃,四处推荐,看完了热情降到六十度,觉得仅属上等水平,《黑暗森林》看完了心潮澎湃,拿起笔来想给作者写信,恭喜大刘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后来忍住了没写,过了一天,热情降到四十度,承认这是一部缺点和优点同样显著的作品。当然,能让一个中年科幻迷心潮澎湃,这两部作品无疑都是杰出的,都值得推荐。

  

  (1)匠心与狂心

  

  按图索骥,关于《时间回旋》,书评和广告上是这么说的,“长久以来,我们期盼硬科幻小说和文学小说的联姻,能够繁衍出一种后代,这种后代兼具前者丰沛的想像力和后者优雅的叙事性。这个愿望终因《时间回旋》而成真。”

  

  虽然书评大多夸大其辞,但这次,《时间回旋》没有辜负“优雅的叙事性”这六个字,作者选取了追忆往事的叙述角度,天然带着万事皆已注定的忧伤气息,在夕光中回首从前,让现实和回忆双线结构推进,抽丝剥茧揭开谜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缓缓行来不忘一花一叶,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时间回旋》并不是一部探讨时事问题的小说……我在这部小说中所希望达成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寻找出隐藏于种种科幻类型底下的人性关怀,并简单直接地将这些关怀呈现在读者眼前。”

  

  有人以为是人性,有人以为是灌水骗稿费,大抵如此。无可置疑的是,这是一部用意、结构和文笔都非常精巧的小说,虽然既缺乏大师级的科幻创意,对人性的开掘也不过就是美剧深度,但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它既具备丰富的硬科幻创意,又体现了人性关怀,而且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兼具前者丰沛的想像力和后者优雅的叙事性”,该有的都有了,就像科幻迷上完了文学训练班,这还不够可喜可贺吗?

  

  反观《黑暗森林》,请允许我引述水木浆糕老师(Jungle@newsmth)的名言:“刘慈欣是我国最伟大的童话作家。”我看这是最高的赞誉也是最高的批评。《黑暗森林》带着磅礴的激情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科幻创意,从《流浪地球》到《球状闪电》再到《黑暗森林》,作者洋洋洒洒一路喷涌而去,一切对硬伤、人物和文笔的指摘在这些作品面前都显得如此轻薄为文苍白无力不如回家重读刘慈欣《消失的溪流》或者《科幻随感》,一言以蔽之,刘慈欣的作品在文学上是不美的,刘慈欣在创造自己的美学。

  

  或者我们说得更简洁一些,《时间回旋》有匠气,《黑暗森林》有狂气。或者我们说得更好听一些,《时间回旋》有匠心,《黑暗森林》有狂心,坦率的说,中国科幻也许更需要匠心,太多的作者,更需要把自己的文章好好雕琢一下,没有邪恶的灵魂,就不要学邪派高手。

  

  (2)创意为王,或高标配之必要性

  

  科幻迷的快感神经和常人不同,常人见到美女两眼放光,见美女脱衣则浑身发抖,科幻迷见到“银河神经网络”两眼放光,接下来竟然还给出了一个银河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案!科幻迷激动得浑身发抖。同学们,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时间回旋》能够让中年科幻迷抖动一肚子肥油,青年科幻迷满床打滚。

  

  举凡科幻迷都知道,创意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低劣的科幻创意流于堆砌名词,良好的科幻创意有理有据,天才的科幻创意只出现一次——第二个说姑娘像鲜花的是庸才。如前所述,《时间回旋》有天才的科幻创意领队,辅以多个良好的科幻创意,足够让科幻迷大快朵颐。

  

  但静下心来想想,《时间回旋》除了“时空流逝速度不同”这个亮点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不管是火星改造,跨越银河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古来皆已有之,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俗套出新,按照书评的说法,作者“在小说中和前人的科幻创意对话”。

  

  那么《黑暗森林》呢?《黑暗森林》充满了天才的创意,正像刘慈欣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大刘和其他科幻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首先是一个工程师,大刘的科幻创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大机器,《流浪地球》的发动机,《吞食者》的人造行星,《梦之海》的冰环,以及《黑暗森林》的恒星级氢弹,这是大刘的特色,也是大刘的悲哀。刘慈欣的所有作品都是架构在经典物理学之上的,只不过是尺度特别大而已,大刘也许对前沿科学并没有深厚的了解。

  

  只要提取出几个典型创意做比较,就会发现明显的差别,例如《三体》中的人列计算机与《时间回旋》中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大刘是用奇特的方式实现了我们已经熟知的技术,威尔森则是用崭新的技术打开了崭新的世界。我无意比较孰优孰劣,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更新了。

  

  也许有人会争辩说,不是有《球状闪电》吗?不是有宏原子吗?对此我想说,宏原子只是一种“名词”或者“物体”,就像魔法一样,没有做到有理有据,让人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而可能性恰恰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桥梁,是科幻创意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看完了《球状闪电》,我觉得大刘是生吞活剥的在使用哥本哈根解释。

  

  当然,对中国科幻作家和科幻迷来说,比拼创意本身就是不够公平的,毕竟国外的作者眼界更广,滋养更多,一些前沿技术,例如泛在网络、遗传算法,对国外的科幻迷来说也许是标配,妇孺皆知,到了我们这里就是高配,知道名词的十来个,懂得内在机制的四五个,至于能够在懂得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生发出崭新的幻想,已经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科普工作没跟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外的硬科幻比国内写得多,写得好。

  

  我进一步大胆的说一下,同学们,硬科幻是软科幻的摇篮,先构想出奇景,才能够在奇景中讨论人性,讨论终极关怀,我们中国科幻,应该把自己的科学配置升升级了。

  

  (3)我信仰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信仰那世界走来的声音

  

  行文至此,最后说一点点私人的感受。韩松说“《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刘慈欣对人类的批判的深刻性已经超出了许多主流小说”,人性是黑暗的,社会是残酷的,两个黑色作家在此达成一致,如两片叠在一起的浓重阴影。

  

  与黑暗森林法则相比,《时间回旋》无疑是光明的,作者自己都说了人性关怀,爱老婆,爱兄弟,求真理,讲道义,救死扶伤,坚持渺小的尊严,这一开掘深度基本上和美剧类似,大概比《越狱》高一点点,比《寻人特勤组》低一点点。让我摘一段刘慈欣的访谈原话:

  

  “科幻对末日的描写鲜有达到一定深度的,倒是主流文学,特别是现代和后现代文学,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末日,但其所充斥的那种晦暗、非理性和精神的支离破碎,迷漫着死亡的气息,比科幻更生动地表达出末日的情境。在我的印象中,卡夫卡、乔伊斯和马尔克斯这些人的东西都是很末日的,他们产生的那种绝望感,远非《后天》和《彗星撞地球》之类所能比。最近看了一部很优秀的末日科幻《时间回旋》,评论界认为其有主流文学的素质,但在末日精神层面的描写上,它比西方现代主流文学还差得远。”

  

  我赞同大刘的说法,但我不会举卡夫卡的例子,我可能会举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见证》或者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为例,回答说,越是黑暗的时候,人性越光辉灿烂,肤浅的资本主义小资产阶级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黑暗,所以也不知道什么叫灿烂。

  

  但我又忍不住要问,黑暗感从何而来?孤独、失信、恐惧、愤怒,这些情感又从何而来?

  

  算了,这些问题都不说了,小资产阶级宣扬他们的傻瓜人性,而我们的无产阶级科幻作家断言世界是黑暗的,男主是郁闷的,面壁计划就是骗你骗我骗大家,娶个老婆还是特务,全体人类也帮不了你,面对挑战,只有孤军奋战,并且把这种持之以恒的郁闷感上升为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你不觉得有一点点荒谬和沮丧吗?


上一篇:
  • 上一篇素材:
  • 下一篇:
  • 下一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