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微素材 >> 健康养生 >> 儿童健康 >> 素材正文

儿科医生自曝:我的孩子从不输液

作者:admin    素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

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即可免费订阅!

微信名 (微信号:请填写您的微信号)

一般来说,治疗感冒发烧有口服、打针、输液等三种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当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以药养医的机制问题、合理用药的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力问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问题。

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遏制过度输液现象

一般来说,有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治疗感冒发烧,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大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针对抗菌素耐药性对小儿健康产生的危害,记者采访了川大华西二院急诊科医生邓建军。

一周前,市民钟女士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前去看急诊。其子感冒发烧了一段时间,在另外一家医院输液几天后也无好转。无奈之下,钟女士带着儿子到了华西二院。

邓建军医生接诊后,开了点药就让钟女士回家了,这让钟女士很意外。

几天后,钟女士带着孩子来复诊,其子的情况已有好转,邓医生告诉她,8个月大的孩子只是轻微肺炎,没有达到使用抗生素或输液的指针,如果盲目输液的话,会让小孩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以后生病了吃药疗效不好。

邓建军说,大多数家长对输液存在盲目热情,抱着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康复的想法,一旦小孩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就希望输液赶快治好。邓建军说给小孩输液必须在必要的情况下,譬如小孩出现肺炎、支气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倘若只是普通病毒性感冒,完全没有必要。

邓建军说,出现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隐形的缓慢过程,市民在治疗过程中万不可一味图快图疗效,尤其是小儿患者。

他举自家4岁的孩子为例,自出生后虽多次感冒,但从未输过液,我只给她吃最普通的常用药,从未用高档药,更未输过液。这是担心她一旦对高档药产生耐药性,以后生病就只能用越来越高级的药。

据研究发现:小孩打一次点滴,大脑停止发育七天。不仅如此,常打点滴的人最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理由很简单,打个比方,一个气球被吹膨胀过后是失去了弹性后没办法恢复原状的,血管常被输液膨胀了,久而久之血管壁也会失去弹性!